長在地里怕生芽,收到家里怕發霉。”往年一到秋收時節,農民最怕碰上陰雨連綿的天氣,因為晾曬糧食是一大難題。然而,今年隨著“電能替代”建設項目有序推進,我區各街鎮的很多種植戶和企業不再憂慮,熱泵烘干設備幫助他們擺脫了以往“靠天吃飯”的被動,不僅收成有了穩定的保障,還將綠色節能落到了實處。
我區率先使用上電烘干設備的芡實加工大戶崔云飛透露,今年入秋以來,淮安供電營業部特地成立能效服務活動小組,安排技術人員上門對已使用電烘干設備的種植戶們進行面對面指導?!盃I業部的技術人員為我家的供電配網進行全新的規劃,新增一臺200千伏安配變,并加裝入戶電表計量,在增容改造的同時確保用電安全。相比而言,使用電烘干設備加工芡實,既無明火、煙塵,大量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,而且能降低加工成本?!?/p>
今年以來,以電能替代建設項目為示范工程標本,淮安供電營業部全力推廣電熱泵烘干技術,一方面,能為農民的糧食生產提供重要的能源轉換支撐,另一方面,其技術本身具有能源高效利用、自動化操作、環保無污染等優勢。截至目前,該營業部已完成對市場應用熱泵烘干技術情況的全面摸底,并對各街鎮供電配網進行增容改造,以實實在在的工作開展,有效推進全區乃至全市的節能減排,助力綠色發展。
以助力綠色發展為主題,“電能替代”對于幫助鄉村脫貧攻堅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漕運鎮白馬湖生態中藥產業園是蘇北地區最大的中草藥深加工基地,年生產加工中草藥材達4000多噸。傳統的中草藥深加工多采用木柴、煤炭等燃料烘干方式,存在著“熱效率低、空氣污染大、勞動負擔重”等弊端。為此,淮安供電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多次走進產業園,宣傳電能替代的長項與優勢,系統介紹空氣源熱泵電烘干新技術、新設備,并根據企業中藥材烘干深加工的實際應用,為其“量身”制訂了一套電能替代的實施方案。
“該產業園有標準化廠房屋頂2500平方米,我們充分利用房頂資源,因地制宜為產業園投資建成113.4千瓦分布式新能源發電項目。采用‘自發自用、余電上網’的運營模式,產業園既降低電費成本,還可按政策享受0.391元每度的上網電量收益?!被窗补╇姞I業部工作人員介紹說,園區50套空氣源熱泵電烘干設備機組建成投運后,營業部又協助產業園聯系儲能廠家,幫助其在中草藥烘干廠區投資建設容量為50千瓦時的電儲能裝置。
利用峰谷時段電價差獲得收益,“電能替代”助力綠色扶貧,同步提高中草藥的產量、品質和效益。如今,以白馬湖生態中藥產業園為樣板,我區的電能替代應用正逐漸推廣開來。區供電營業部方面表示,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對電能替代技術項目的宣傳與推廣,為有需求及潛在需求的企業提供針對性服務,竭力幫助用戶和企業降成本、減排放、提質效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